金华八旬老人“掌上”笔耕不辍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1-01 06:56

  金华八旬老人“掌上”笔耕不辍“江南江北两个公园就是两个桥头堡,风景如画。桥护栏上特有的装置——吸雾器,把江水面的水雾吸上桥面,一缕缕薄雾带有芳香清新的江水味。这真是别具一格的景观桥:冬日里行人可在桥弯处的钢棚下晒太阳,夏天坐钢棚下享受习习凉风,惬意极了!”近日,金华当地媒体收到一位老人写的有关桥的文章。近3000字的电子稿,是老人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。

  老人名叫黄笑娇,今年84岁,是金师附小的一位退休教师。她6年来写了60多万字,出了三本书,目前正在准备第四本书的文稿书写和整理。

  黄老师说,父亲给她取的乳名是“小桥”,所以她特别喜欢桥,这辈子不追星,就追桥。从南京长江大桥,到卢沟桥;从杭州西湖的断桥,到姑苏城外的枫桥;从古老的通济桥威尼斯澳门人,到燕尾洲上的八咏桥……黄老师在电子稿中诉说着自己追桥的故事和感受。而城市在发展,她也到了要手扶拐棍走路的年纪,但婺江上几年间不知增加了多少座桥,由桥想到祖国的繁荣昌盛,由桥想到金华发展的迅速,不由得生发出爱国爱家的热情和自豪。

  前不久,在电视里看到金东中央景观桥开通的新闻后威尼斯澳门人,黄老师被景观桥的独特风景吸引,特意让家人带她去“打卡”。第一次坐公交车去寻桥,还找错了地方,迷了路。第二天她又叫女儿陪她去找,终于见到这座桥的庐山真面目,也便有了文中开头的描写。

  黄老师不仅写桥,还出了三本书,其中一本书的书名就叫《小桥流水》。目前准备出第四本书,书稿名也暂定为《小桥作品》。她说自己不是作家,出书也不为名利,只为回忆往事,记录家乡变化,反映时代变迁,这也是她能为社会做的一点贡献。

  一本书,一个故事。黄老师出版的第一本书叫《往事镌心》,5万多字,于2015年分两次出版。黄老师的老伴中风8年,于2015年2月去世。这本书就是黄老师在照顾老伴的过程中写就的,她说这本书是“带着泪水写的”。老伴输液、睡觉时,她就在挂历上写下童年的趣事。照顾病人是辛苦的,得找一个乐趣,于是她开始回忆童年的种种快乐。后来这本书在全国发行,受到鼓舞的她威尼斯澳门人,从此一发而不可收,几年下来又出了两本书。

  老伴去世后,黄老师的女儿们带她去了全国很多地方旅游。这些都被黄老师写成文章,写进了书里。有意思的是,黄老师每到一个地方旅游,当天必定会写一篇文章,而且全在手机上写。写完后,她会发到学校退休教师微信群里跟大家分享,有老同事由此打趣地称她为“战地记者”。

  她的这个“掌上功夫”,三个女儿都很惊讶。小女儿孙雨就很佩服老妈:“我们带她去一个村里走走,去一个小饭店吃吃饭,她都能写成文章,然后发到群里给我们看。”爱看书、喜欢写日记,孙雨说,母亲“掌上功夫”了得,应该跟她多年来有这两个爱好有关。

  每次黄老师写好了文章,会第一时间发家庭微信群里,几个女儿点赞的同时,也不忘叮嘱一句:注意眼睛。当然,也会默默地保存这些文章。